当红袖章遇上秸秆:一场延续十几年的田间“攻防战”
又到麦收季,河南、江苏、安徽这些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冒出了一群“红袖章大军”。村委会的大爷大妈们把红袖章往胳膊上一套,乡镇干部们踩着沾满泥的运动鞋,齐刷刷地蹲守在麦茬地里。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秘密行动,其实就干一件事——严防死守,坚决不让农民烧秸秆
又到麦收季,河南、江苏、安徽这些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冒出了一群“红袖章大军”。村委会的大爷大妈们把红袖章往胳膊上一套,乡镇干部们踩着沾满泥的运动鞋,齐刷刷地蹲守在麦茬地里。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秘密行动,其实就干一件事——严防死守,坚决不让农民烧秸秆
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近日,辽东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组织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走访服务,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的方式,全力筑牢基层治理安全防线。
5月10日,在临泉县鲖城镇佰君蒲公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该县文坛九年制学校学生常一诺完成了播种农作物、编织藤艺、土灶烹饪等10余项劳动实践。她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体验了人生第一次播种和扎染,劳动比想象中有趣得多,已经开始期待下次研学活动了。”
连日来,持续低温多雨天气给黑龙江呼玛县大豆春耕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天气转好,呼玛县政协迅速组织农业农村界别专家委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精准“把脉”,开出科学“良方”,全力护航新一年大豆丰产丰收。
在奇台农场,一场向“吨粮田”发起的科技攻坚战持续展开。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扎根沃土,以优质新品种为“芯”,以集成技术为“引擎”,全力破解粮食单产提升密码。
🌾 农田作业难,精准喷洒更难?钵施然3WPQ-5000型牵引式喷杆喷雾机,专为大面积农田设计!这款植保神器,能够高效完成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喷雾作业,告别手动疲劳,助力农业生产升级!
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晨光初照,在江苏无锡阳山镇的果园里,果农胡秀桂精心挑选着饱满的水蜜桃,准备通过电商运往千家万户;在甘肃天水甘江村的果蔬保鲜库内,打包员谢瑞玲正熟练地分拣着即将发往全国的水果。
在开江县稻渔之窗的稻田中,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有序作业,农户只需要把一排排秧苗放到底盘上,无人驾驶插秧机就会按照预设路线平稳运行,自主完成插秧、避障等一系列操作,插出的秧苗行距均匀整齐,且深度均匀一致。
网红小镇的电商直播间内,铁岭大米、榛子等农产品通过直播平台卖到了全国各地;在铁岭县农村,得益于村级物流服务站的建设,不仅网购的商品在村里有了“落脚点”,农产品出村也更加方便。
科技创新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驱动,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江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担当精神,通过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持续推进科技服务向县域延伸、向园区集聚、向乡村扎根,为全省乡村振兴
玉米大喇叭口期(11-13片叶子展开)时,需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60%以上。此时每天每亩需要氮元素5.2公斤、磷元素1.8公斤、钾元素4.5公斤(数据来自中国农科院2024年研究)。如果追肥不当,可能导致玉米减产15%-30%。
“感谢大家来帮我抢割麦子。麦子收回家,心里也踏实了……”5月23日,在西安市临潼区小金街道安庙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村民王石娃家的3亩多小麦顺利收割完毕,看着“光溜”的麦田,他终于松了口气。
5月20日,“深入一线 对话民生”主题系列户外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农耕篇)在科尔沁区丰田镇哈拉满罕村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举行。此次发布会将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农技专家们踩着泥土,用秧苗作“教具”现场解答春播难题。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这场以“智能”为引擎的变革,正重塑农业这一最古老、最基础的产业。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这场以“智能”为引擎的变革,正重塑农业这一最古老、最基础的产业。
5月25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到周口商水县督导调研并主持召开全省“三夏”工作视频调度会,分析研究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省长王凯、省委副书记张巍分赴驻马店遂平县、南阳邓州市督导调研,在当地分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皖新闻讯5月25日上午,2025年亳州市暨蒙城县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蒙城县庄周街道东光社区的麦田里火热开赛。农机手们驾驶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展开了一场“减损增效”的田间较量。
5月25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到周口商水县督导调研并主持召开全省“三夏”工作视频调度会,分析研究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省长王凯、省委副书记张巍分赴驻马店遂平县、南阳邓州市督导调研,在当地分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
农技专家亲自解答农作物种植、管护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科技种田技巧,助您增产增收。
三十多名村民分工协作,一株株嫩绿的薯苗整齐地扎根土壤,为田野铺展出一片新绿。今年,箭杆岭村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计划种植100亩“西瓜红”蜜薯,预计亩产可达2500斤以上。